人才培养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介绍 -
学科专业介绍


电气类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

 

北肯塔基大学招生宣传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强电和弱电相结合的专业。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深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智能化技术更能显著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性能,简化模型,操作简便,大大地提高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产品质量。

本专业始于1975年学校建校开办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科专业,1987年增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专业。1997年与湖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开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02年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任教师20余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人数为100%,教授职称人员占30%以上,副高级职称人员占40%以上,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1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多节点光伏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3个校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电气工程”省级教学团队,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建有湖北省智能型电力电子装置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智能物流装备输送工程实验室、黄石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理工学院-浙江永嘉研究院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拥有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竤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网安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习实训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实习实训平台。建有自动控制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工程实习工程中心实训室、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拖动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仿真技术等实验室,正在建设电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与科研平台建设。专业实验室面积10000平方米,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55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567万元。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实践实验实训研究条件。

46年的办学历程中,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及社会需求,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依托学校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北省电力电子中小企业推广中心、湖北省电气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重点示范中心实施五个一工程计划,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了创新驱动,竞赛引领的地方本科电气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获湖北省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1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专业以电子电路、信号分析、多媒体处理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有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05年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12年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增设电子信息工程(新兴产业)方向。2015年与北斗集团合作办学,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北斗项目)方向。2019年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专任教师17人,教授3人,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7助教2人;其中博士9人(含博士后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0%。拥有湖北省工业物联网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研发中心和湖北省智能物流装备输送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项目1项(40万,N.617501105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60万,N.61871178)。

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电工电子技术与现代生活》,以及校级精品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和《微机原理与应用》。2016年新增《电路理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9年新增《智能电子产品创客工程》校级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

拥有电气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NI虚拟仪器、传感器与电子测量、EDA技术与FPGA应用、DSP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等15个专业实验室。校企共建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产学研实践基地、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实践基地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近三年来,荣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8项、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以上奖励6项。融入地方经济,促进创新创业,近三年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8项。蒋何鹏同学荣获2017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王坤阳同学荣获第十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魏兴顺同学荣获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

通信工程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703

通信工程是以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研究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侧重于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的学科。本专业以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多媒体通信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电子技术、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有通信信息领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3年开设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17人,教授4人,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9人(含博士后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0%;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分布合理,有国际化背景师资力量。2018年成立太赫兹研究团队,聘请外籍博士后N.P.YADAV为专职教授;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建太赫兹超分辨成像实验室,聘请千人计划专家刘学峰教授为负责人。

拥有电气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光纤通信等15个专业实验室。2017年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投入180万元,新建华为数据通信与交换实验室;2018年获赠烽火集团价值345万元的设备,完成烽火4G移动通信与光传输实验室建设。

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电工电子技术与现代生活》;以及校级精品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和《微机原理与应用》。相继出版《通信电子线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等规划教材。

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近三年来,分别与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和台达集团上海中达电通公司等企业共建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产学研实践基地、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实践基地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激发学生创新活力,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依托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湖北理工学院慧谷众创空间等国家众创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焦新杭同学获批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吴文玥同学荣获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创新比赛最高奖-国际创新人才奖,2018届毕业生徐德利同学荣获湖北省第四届长江学子创新奖。

自动化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801

 “自动化”是指使用机器部分或全部代替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自动化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的一门专业。现今机器人、智能制造、高速铁路、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等行业核心就是自动化系统。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追求“自动化”的过程,面向未来科技发展,自动化永远处于前列。

自动化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现有专业教师12人,博士1人、高级职称5人,超过一半以上教师具有自动化类工程项目经历,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年富力强。自动化学科团队拥有教育部-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电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研究等三个教育部协作合同育人产学研平台。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自动化工程实践经验,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一半以上。近三年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多项专利成果已在国企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外企上海考泰斯塑料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应用,合作经费在200余万元。

       重素质、强能力、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达 85%。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便参与和西门子大赛组委合作成立“Campus Hub校园学习中心-自动化协会”实践团队、学校支持高达数十万元的比赛科技项目、老师和学长的全面的指导,支持学生参加Google、百度、苹果、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培训及参观自动化业行业展览会;支持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支持本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其中2020届自动化班级一半学生曾获学科竟赛省级以上奖项;支持学生参与教师工程项目,深入智能制造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创新思维,全面地培养了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1202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初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航天遥感时代快速向人们走来。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而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一、什么是遥感?

遥感技术并不神秘,从字面上说就是从远处感觉事物。广义地讲,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地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信息,从而了解这个对象的性质。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并以电磁传播与接收技术,以收取目标的讯息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简单理解,就像是在飞机或人造卫星上,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

天气预报里风云变化的气象云图,影视作品中间谍卫星的监控拍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时空信息获取,以及自然灾害中的环境预测等,都包含了遥感科学与技术,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也已经为国家决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重大工程、国防建设等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进行市容规划的时候,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情况,如果采用地面测量,工程量将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使用遥感技术,通过空中拍摄取得规划区域的图像信息后,只需要分析这些图片就能够得到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绿色的是植被,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建筑物,深色的是河流……一目了然,快捷准确。

二、遥感学什么?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全称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工学中的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计算机科学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类。主要包括:遥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原理及其应用、数据结构、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解译、航空与航天摄影、模式识别、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三、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毕业生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业、林业、冶金、电力、石油、医学、机械、矿山、煤炭、国防、军工、城建、环保、文物保护、航空摄影、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应用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和工程管理工作。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遥感面向时空信息的特点得到进一步体现,毕业生进入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高德地图、滴滴出行、华为、百度、顺丰等的规模与比例逐年增加。

四、遥感专业团队与实验实践条件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2人,均毕业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其中副教授以上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团队围绕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来组建,从事的教学与科研领域有遥感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与导航、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针对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中的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定量遥感、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与应用、全球气候变化与冰盖物质平衡、城市空间布局分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团队注重发挥团队协作优势,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素养、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重点,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知识体系和系统思维、较强的协同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建有遥感导航实验实训中心无人机航测实验室、城市三维建模实验室等实验实践环境,拥有全球定位系统GNSS接收机、精密全站仪、高精度水准仪等30余台(套)高精度现代化测绘仪器,多旋翼无人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各1套(含后分模块、差分基站、无人机相机、五镜头相机等),以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无人机航测生产与教学软件、立体测图软件、多频多模GNSS数据综合处理平台、ERDAS、AICGIS 等各类专业软件,设备总值近500万元。

人工智能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717T

人工智能专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情操,具有信息科学和坚实的数理基础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能从事相关应用开发的能力;善于沟通和协作;有志向于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终生学习;有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胜任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师人才。

现有专业教师13人,博士3人、高级职称5人,超过一半以上教师具有工程项目经历,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年富力强。团队拥有教育部-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电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研究、科大讯飞协同育人项目等三个教育部协作合同育人产学研平台。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一半以上。近三年已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多项专利成果已在国企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外企上海考泰斯塑料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应用,合作经费在200余万元。

建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配备主要硬件设施有:矩池云深度学习服务器、桌面机器臂、机器传送套件、机器视觉套件、机器视觉教学研究创新实验平台、触摸教学一体机等。配备主要软件设施有:实验室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矩池云深度学习云平台、虚拟仪器教学平台、全伺服并联加工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矩池云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专业

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701

本专业为湖北理工学院与美国北肯塔基大学合作办学。北肯塔基大学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在2021 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排第298名,北肯塔基大学具有70个本科和30多个研究生专业。合作的学院是北肯塔基大学信息学院。该校处于美国大辛辛那提肯塔基州北部大学北连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城,南接肯塔基州的莱克星顿城。大辛辛那提区是国际商贸中心,有五百家公司与国外有业务往来,人口有165万,是俄亥俄州第三大城市。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推动现代科技进步的技术基础,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在湖北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基础上,引进美国北肯塔基大学(North Kentucky University)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开展本科教育合作办学。

本专业属湖北理工学院本科计划内招生,学制四年。学生前三年在湖北理工学院就读本科课程,第四学年,如符合北肯塔基大学录取要求(GPA2.0 以上,雅思6.0或托福78)学生可自愿选择申请赴北肯塔基大学就读。学业结束后,学生达到双方高校对项目规定的毕业标准,经考核合格,可同时获得湖北理工学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北肯塔基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第四年不出国的学生,在湖北理工学院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可获得湖北理工学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本专业引进北肯塔基大学优质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师资、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湖北理工学院厚实的办学基础,融合创新,创造具有国际标准的学习环境,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专业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英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与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国际技术合作、质量监督、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一、学业内容

引进北肯塔基大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英文教材。合作项目整个教学过程按美方提供的教学大纲实施。三分之一的核心专业课均采用全英教学,由北肯塔基大学在校老师或双方认可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学校还为项目学生提供免费的英语强化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外教课程,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学,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电磁场与电磁波,微处理器,EDA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工程应用程序设计,电力电子系统,高阶微处理器,机电仪表与控制,网络硬件,自动化系统与材料处理,生产管理、调度与规划,工业设施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工程技术写作。

二、行业覆盖

本专业以电子电路、信号分析、多媒体处理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有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移动通信、航空航天、集成芯片等领域中的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创业机会

湖北理工学院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基地,是湖北省人社厅首批“省级创业学院”,长期致力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并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保障。电气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有电子信息协会、自动化协会等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训练平台。本专业学生可以依托学校、学院创业平台,结合本专业优势,在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智能设备集成等领域,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创业品牌。

四、就业技能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视野,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能从事电子信息单元、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能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能够独立承担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设备制造与应用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

五、职业选择

本专业毕业生在电子通信领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能够从事智能设备、电力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推广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与应用领域中的国际技术合作、质量监督,或者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另外,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毕业生可以在华为、中国移动、中电集团、百度、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从事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及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以及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国外一流大学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